当前位置:首页 > bob综合手机版
bob综合手机版
联系姓名:
联系电话:
经营模式:
消费品 传媒、广电

工作保研:快节奏的慢时光|校园

更新时间: 2024-03-23 作者:bob综合手机版
产品详情

  那是完工前最后一次熬夜加班,大概凌晨3点左右,虽然喝了咖啡,罗欧还是迷迷糊糊地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——突然听到了老师招呼自己的声音:“完工了!快来合影!”起身走去展厅的过程像梦游一样,眼前是展厅射灯的炫光和展墙金色红色的反光,周围的人声和脚步声嘈杂混乱,罗欧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光,兴奋洋溢在展馆里。

  修改设计图、给工厂发新设计图、等待新展板的到来、更换展板、和工人师傅一起粘贴展板补丁……这是去年4月中旬筹备校史展时,罗欧几乎每天都要过一遍的工作流程。在最后的赶工阶段,罗欧和老师们一起在工作室里熬夜加班,有时干到后半夜,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,醒来时窗外已经蒙蒙亮了。

  作为一名参与“中国人民大学学工系统学生骨干培养计划”(以下简称“骨干计划”)并成功工作保研(以下简称“工保”)的学生,2018级本科毕业生罗欧目前在校博物馆办公室担任行政老师。保研季前夕,罗欧想到自己“学分绩不高,科研分也不够,走学保有点危险,又已经积累了三年学生工作经验”,于是萌生了工保的想法。而大三下学期在校博物馆的实习经历,让她脑海中的“工保”概念有了更加具体实在的场景作注脚:可以不时接触各个主题的展览,有机会拓展知识面,还有博学多才好相处的老师们……衡量考虑之后,她坚定了以博物馆为意向单位的工保之路,而非在学保的通道上再“搏一搏”。

  自2015届本科生毕业时起,人大再次启动已经中断多年的“工作保研计划”,并全面升级为“学工系统学生骨干培养计划”。近三年来,每年有30-40名像罗欧这样的学生通过工保进入学院或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工作。留校工作期间,他们从昔日“被服务”的学生,成为保障学校正常运作的重要一环。

  为什么会选择工保?工保生们给出的答案相似却又多样。影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,或许是学分绩在保研边缘时,发现工保是一条可行的路径;或许是对自身学术能力缺乏信心,处于暂时的迷茫中而决定先体验工作;或许是拥有许多参与学生工作和实习的经验,与“骨干计划”的选拔目标恰好契合。无论是阴差阳错还是早有所念,自2015年起,每年保研季都会有一批批人大学生选择加入工保生的行列。

  做出工保的决定并非易事。在大多数人都选择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甚至就业的大环境下,选择留校工作两年之后再读两到三年的研究生,意味着直面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。

  年龄焦虑是绕不开的话题。无法否认的是,工保期间,他们会成为同龄人、师兄师姐口中称呼的“老师”,而两年的工作结束时,大部分同龄人都已毕业,身旁的同学则是比自己小两岁的师弟师妹。“校内工作两年,意味着晚进社会两年,而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,每一年都很重要。”罗欧讲述着父母对于工保的看法。

  2017级的冬梅在本科毕业之际选择工保,现在某学院负责团学工作。说到工保的契机,她笑说自己的选择有些“草率”:当时刚刚做完手术需要静养,考研对身体的压力太大,三种保研途径里学保对绩点要求更高,支教保研又难免要久站,于是工保成为了通盘考虑下的最优解。

  大四毕业典礼前夕,身为实习工保生,冬梅正在屋子里面帮忙布置会场,而屋外是同级好友在开心地拍着毕业照片,那时难免依旧是觉得“有一点心酸”。但在后来,工作的充实渐渐打消了虚浮的焦虑,“每个人际遇不同,没有人非得在某个时间把书读完,这样的一个东西本就没有定义。今年二十几岁又怎样呢?我愿意在这个年纪做这件事就足够了。”

  将工保的两年纳入人生规划中考量时,这条人迹更少的路或许代表着更多的未知数。但正如正在学校某部门工作的张平所说:“未来是无限可能的。务实一点地讲,做好自己的工作,把自己的生活过好,提高生活幸福感,并在这样的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,不失为一个好的人生规划。”

  当校园成为职场、老师成为同事,工保生脱离了被包容被保护的学生身份,作为“打工人”直面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。“工保期间,你就是一个职员、一个‘打工人’,一切都要依规定行事。”2019级工保生、正在单位实习的贾琦说。

  正式入职前,工保生按照惯例会在对应岗位度过一段“实习期”,在老师的指导下尽快熟悉并上手操作工作内容。贾琦切身体会到,“很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,很多经验都是摸爬滚打得到的”。细心工作、观察学习、随时待命、忙时加班……与所有职场新人一样,工保生也面临着这些必修课。贾琦已经感受到适应“打工人”身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诸多努力,“你需要转换视角,以一套行政老师的话语体系、道德体系要求自己;需要学习怎么样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。”

  工作中的种种难免使个人的情绪产生波动,而加班、ddl和紧急电话同样是职场人无需多言的辛酸。

  负责团学工作,冬梅更多时候都在和学生们打交道,包括入学、请假、出入校审批、住宿、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。特殊时期会审批离校申请到凌晨,五六点再被紧急电话叫醒,“只要手机不开免打扰,随时都会有新消息进来”。

  跟中英文都不熟练的留学生沟通、深夜带发热学生就医、第一次举办大型活动……每天都也许会出现新的困难,“所有你之前没遇到过的事情都是问题”。面对不顺心的事情,冬梅形容自己的情绪一阵一阵的,有些时候特别疲惫和心累,遇到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情况觉得很委屈,有些时候因为不可抗力而焦虑,跟学生共情也会感同身受地痛苦。这些情绪都很多,“但都是对事,转眼也就过去了”。

  情绪特别不好的时候,冬梅会跟室友倾诉,然后给爸妈打电话。“但情绪调节还是得靠自己。”冬梅逐渐习惯了迎接各种突发状况,“方法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事情发生了,就去寻找对应的办法。”

  榕榕工保期间在人大党委某部门工作,负责学校各个平台的内容策划,这些均是人大的“门面”,一贯会被放在大众的“无影灯”下审视——出彩不易被赞赏,瑕疵却易被发现。“你要是做的不好,所有人都看到了,大家可能就会质疑你的能力,可能会说堂堂人民大学怎么犯这种低级错误。”那就“再多看几遍”。于是她选择自身延长上班时间,经常晚上10点左右才回到宿舍。

  如果说“学生气”是资深职场人常用来评价“菜鸟”的批评之语,那在工保生身上,不妨说“学生气”是他们的鲜明标签与天然底色——拥有学生和老师的“双重身份”,在学生的年纪学会在工作中独挡一面,对校园有着朴素但不普通的荣誉感与责任感。相应的,他们曾经在校园培养起的认真劲头,也成为了每位工保生工作中的共享品格。

  筹备校史展人手紧缺时,罗欧还帮忙改过几张设计图,不熟悉Ai排版,就用Ps摸索着尝试;工人师傅们换展板忙不过来时,她也去一起帮忙贴,没有抚平气泡的专用小刷子,就用尺子加抹布。有的补丁需要先定位,再裁剪后部分粘贴,以至于改到后来,罗欧已经很熟悉展墙内容了,甚至每个豆腐块小补丁一看就能想象出在哪儿。

  那几天虽然辛苦,但看到验收通过的展厅,对学校大事的深度参与还是带给了她莫大的成就感与归属感,老师也开玩笑说:“大家这下在一个战壕里一起打过硬仗了。”

  而对冬梅来说,很多时候不仅要处理自己的工作与情绪,往往还要扮演开导者的角色,匀出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。2022年上半年北京疫情形势严峻,有同学在三点半发消息问冬梅:“老师,明天会怎样?”她也没办法做出回答,只好写下:“早点休息,太阳总会升起的。”

  2022年12月,疫情防控政策调整。冬梅原本负责的流调工作不需要再做了,取而代之的是为留校学生送饭、送抗原。尽管多加防护,冬梅最后还是感染了。得知自己生病后,她第一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,提醒昨天在自己这里领过物资的同学注意消毒。关心是相互的,在评论区,她也收到了大家的情绪反哺。康复期间她“心情很好”,“感觉自由的生活要回来了”。

  “这个经验肯定不是白拿的,”榕榕说起她在校党委某部门作为工保生的收获,“工作过的人和没工作过的人,在工作中的思维和状态完全不同。”

  张平也认为,这两年的经验对日后择业就业和适应社会很有帮助,更可以称为人生中一笔深刻的印迹:“它使我跳脱出稚嫩和自我,能用更为辩证的目光看待复杂的现实世界,然后更成熟地去处理各种事情。”

  站在“过来人”的视角谈及给有工保意愿同学的建议时,几位工保生不约而同地提到,一定要想清楚之后再做选择。“绝对不能认为工保是一条捷径,如果你并没有深刻的理解,只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,那么来了之后就会后悔。”冬梅说。

  “一旦选择了工保这条路,真的要珍惜时间。”榕榕提醒说,不能让这两年真的“暂停下来”,应该把握好这个全方面提升自己的宝贵契机,在工作中多多总结和提炼经验。可以是事务上的方法或比较抽象的能力,也可以是在与身边领导、老师、同辈的相处中汲取的养分。

  榕榕认为,参与工作时,“学生+老师”的双重身份不失为一种“保护色”,让工保生们既可以虚心学习、向前辈讨教,又能够承担重要工作、讲出自己的想法。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走工保这条路的,大二时在学校某部门担任学生编辑助理,让榕榕初次体验到工作氛围。难得的机会、独特的身份、有限的时间,都值得分外珍惜。

  两年在校工作结束后,工保生们将再次回到学习状态,攻读研究生后再走到择业的关口。读研期间,榕榕曾在家乡附近的地方电视台实习,尝试过国考、选调生考试,也向央视、各大媒体投递了简历。但在几个各着迷的offer之间,她终究是选择留在学校,回到学院担任专职辅导员,负责宣传、思政和学生事务。工保时锻炼出的与人交往、对接沟通的能力“一通百通”地适用于各类工作,让她在现在的学院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与老师、学生交流。

  榕榕将自己留校的选择描述为“天时地利人和”——留校后,工保的两年将会计入她的工龄;两年间在学校部门积累的工作经验,让她能较为自如地融入工作的节奏;户口、编制等现实条件也得到了保障;更重要的是,在学校的工作中,她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。“我认为这个位置是我所期待的,也是现阶段我的人生该做的。”她说。

  不管工保之后做何选择,这两年都是沉淀自身的好时机。在贾琦看来,不同的保研路径赋予了同学们更多的可能性,而在因为工保而人生“变慢”的最近一段时间里,他可以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深入思考,进一步确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,“算是给自己一个gap的机会。”

  选择工保,是选择在人生旅程中留出两年,体验一种新的生活,获得一份难得的经历,拥有一段重新思考未来的道路的时间。从做出决定到完成工保流程,其间有百般滋味等待体会;但放眼整个人生,因工保而“改变节奏”的两年其实并不算长。

  无论如何,落子无悔。工保生们走上岗位,成为高校中一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队伍,在快节奏的充实工作中,度过这段在匆匆人生里暂时放慢脚步的难忘时光。